狗是怎么染上狂犬病的?
狂犬病一直都是令人恐惧的人兽共患病。狂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最短仅需几天,最长可达数年。一旦发病,临床表现为攻心剜肝、焦躁、恐水、畏光、全身瘫痪等,患狗对声、光、水产生恐惧焦虑。由于狂犬病危害极大,研究狂犬病及其预防工作很有必要。那么,“狂犬”是怎么而来的呢?
狂犬病毒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引起人类狂犬病:一是动物传染给人,另一是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染。传染源主要是狂犬,其次是病狗的唾液。
狂犬,也叫疯狗。人被狂犬咬伤后,如果不到正规医院及时注射狂犬疫苗,体内没有产生抗体,病毒就会在人体内大量繁殖,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即登时发病。
人们最容易被狂犬咬伤的有两种情况:一是被自家的宠物狗咬伤,这种情况比较多;二是被别的狗咬伤,这种情况相对少一些。还有一种情况是遭到狂犬的追咬,这种既可能被自家的也有可能被别家的,或是外面的狂犬。在这三种情况下咬伤的人,都有可能感染狂犬。
狂犬病毒在体外生存的时间不长,抵抗力也很弱,在一般条件下(-20℃~-70℃)容易灭活。伤口及时清洗、消毒,不必过分担心。但如果被咬伤的伤口深而多,狂犬病毒比较容易潜藏,要进行消毒处理。
狂犬病毒主要存在于动物体,特别是狂犬病发病动物的唾液中,主要通过病犬口腔直接传播、呼吸道传播、消化道感染、经破损的皮肤和破损的粘膜感染、输血及传染病等途径感染。
被狂犬咬伤后发病,与被狗咬伤部位、年龄、咬伤时间长短、局部组织损伤和伤口处理、注射疫苗时间及疫苗质量等因素有关。因唾液中的病毒含量较高,深部伤口比表浅伤口感染几率高;儿童的皮肤薄弱,被犬伤后可能发病;咬伤时间1天内,15天至3年内发病;5个月内接种疫苗,得到充分免疫;疫苗污染或者检查不真,影响疫苗质量等,均可影响预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