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獒古时候叫什么?
“狗”这个字,在商代甲骨文中写作“”(图1),像两个人拿着棍子(或者棒子)在打一条狗的形状;金文作“犬”(图2),形状与甲骨文字形一致;而小篆则作“犭” (图3)。“犭”字形演变至今天汉字中的“反犬旁”(偏旁),并一直延续至今。那么这种字形和今天的“狗”字十分接近的“犭”字形,是否就是古人描述的“犬”或“狗”字的原貌呢?显然不是。
首先,我们今天使用的“狗”字,其本义早已不再指称“犬科”类的动物了——尽管所有汉字体系中,“犬”或“狗”的字形,都源于对“犬科”类动物的描绘和刻画。但是,这种用字形表示字义的方法,是建立在大量同形字符基础上的抽象化和简化形式,而不是对具体事物或者特定对象直接描摹得出的结果。也就是说,当“犬”的字形演变至我们今天使用的“狗”字时,其字形的演变路径已经跨越了殷商、西周、春秋战国直至秦汉魏晋南北朝,历时几千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数千年间,人类社会文明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对动物的世界也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和了解。
“犬”或是“狗”的字形,不可能保持原始形态不变地延续下来。从另一个角度讲,如果“犬”或“狗”的字形一直保持原始形态的话,那它也就无法顺利实现符号化、抽象化,最终成为今天我们使用汉字的基石。因此可以说,我们今天的“狗”字,已经是经过无数次简化和发展而来的形体,和“犬”或“狗”的原始外形相去甚远。 其次,我们使用“狗”字来称呼包括“犬科”在内的许多动物,这也是现代汉语字词典们所公认的。比如《新华字典》(第10版)就写道:“狗,俗称‘犬’。”而《现代汉语大字典》(第2版)更是直截了当地写道:“狗,一种哺乳动物……通称‘犬’。”“犬”或“狗”的字形尽管源于对“犬科”类动物的描绘,但是它的使用范围早已经超出了“犬科”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