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秋田犬前腿短后腿长?
关于秋田犬的四肢问题,我做过相关研究(我的所有文章都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在这里分享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来讲,一种动物其四肢长短一般来说是与其生活习性密切相关的——能够轻松地做到四足站立且四肢等长的动物,通常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之一:
1、其身体体重较小;
2、其运动模式以平行移动为主。 而那些不能轻松做到上述两条的动物则属于例外情况,而秋田犬就属于这种情况。所以,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导致它“腿”短的原因:
1、身体重心高 因为秋田犬的身体重心偏高,因此其需要更长一些的骨骼(如脊柱和下肢骨)以及更多的关节和韧带来确保身体的稳定性。
2、肌肉附着点低 在同一脊椎节段上,身体重心高的动物往往其肌肉纤维在附着的肋骨上覆盖的范围更大,这样才能更好地支撑其身体重量。比如同样作为工作猎犬,西德牧羊犬和比利时牧羊犬在骨骼和肌肉上的布置就要比秋田犬更合理一些。
3、髋关节发育不良 有些动物会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髋关节炎或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情况,此时它的股骨头会生长到关节窝外面,最终导致外观上的“腿”短。不过这种情况下,一般动物的腿部力量会比较弱。通过检查我们可以发现它的膝跳反应不灵敏甚至是有缺陷的。但秋田犬却是个例外,尽管它的髋关节有一定程度的脱位,但是它的膝跳反应非常敏捷。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介绍一下另外两个影响因素——神经系统和骨骼。
4、神经系统对肢体控制的分级管理 高级中枢会控制低级中枢对肢体的运动进行分级管理,这样在遇到特殊情况时,可以做到及时停止伤害。就神经对运动的控制方式而言,有两种形式——线性和积分,其中线性控制方式会使得动物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立即终止当前动作,这种控制方式的优点在于能让动物较快地对突发状况做出反应,缺点就是可能会造成反复启动,即所谓的“磨人”现象;而积分控制方式则是让运动做一个缓慢的累积,直到到达一个阈值才做出反应,这种方式可以减少突然性给动物带来的惊吓,但它不能在突发情况立刻停止运动。根据已知的神经科学研究成果表明,大多数哺乳类动物都是采用线性控制方式来管理自己肢体行为的。而秋田犬虽然是典型的线性控制方式,但它的中枢神经系统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得它在这一方面有所欠缺,于是出现了这种情况: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停掉一些无意识的动作,但这种能力比较差,所以经常表现出不停点头,摇尾乞食等症状。
5、骨骼结构 与其它犬科动物相比,秋田犬的骨盆要更为窄小一些,这直接影响到了它对四肢的安置。因为窄小的骨盆会导致胎儿在出生的时候双腿弯曲,无法马上伸直,这样就造成了它“腿”短的情况。 好了,现在终于说完“腿”短的原因了!其实啊,只要了解了背后这些科学常识,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秋田犬会有这种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