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面湿是体湿么?
是的,体内湿气重的人,通常会有下面这5种表现 1、身体沉重,四肢无力
2、头疼、昏沉、烦躁
3、肢体困重、倦怠乏力
4、眼睛干涩疼痛、视物模糊
5、耳朵里流清水,听力下降。 如果湿气重可能也会引起手脚发麻的症状,尤其是夜间明显。 这是因为:人的双脚处在人体最低的部位,当湿气太重时,身体就会主动把脚部的水分排出来,从而造成腿脚发肿的现象出现;而且腿部和脚部的阳气相对比较少,很容易受到湿气的入侵,导致麻木感经常出现。 湿气重还可能引发关节疼痛、胸闷、腹胀、腹泻、失眠等等症状。 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祛湿,否则百病丛生啊!
那为什么我的湿气如此严重呢? 因为现在天气逐渐转热,很多人都有吃凉拌菜的习惯,但你们知道吗?凉拌菜放久了很容易导致细菌大量繁殖,食用之后会导致肠胃不适,拉肚子。 而如果湿气比较重的话,肠胃功能本来就弱,这时再吃这种生冷食物,势必会加重肠胃负担,使湿气更严重。
生活中还有很多不良习惯都会导致湿气重呀! 不光如此,环境湿度大也是导致湿气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南方的回南天,北方的潮湿地下室等等。 那么,如何有效祛除体内的湿气呢?
首先就是要戒掉上述提到的那些坏习惯哦!
其次就是注意居住环境,不要过于潮湿。
最后就是我们平时一定要适当运动,因为运动时会产生汗液,这是一种很好的祛湿方式。 我们可以尝试喝一碗祛湿汤: 三豆饮 材料:绿豆、赤小豆、黑豆各20克,花生仁50克,红枣7枚(去核),冰糖适量。
做法:所有食材洗净,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小火煲一个半小时,加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祛湿、清热利尿
中医讲的湿气,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致病因素,并不是平常所指的“汗水”、“水汽”等。湿邪侵犯人体,一般表现为头重如裹、周身乏力、胸闷纳呆、大便黏滞、小便浑浊、带下臭秽、关节肌肉酸楚重痛等,一般只有在患病的时候才会出现。
有些人睡觉醒后总会感觉耳朵眼不舒服,像进水了似的堵闷,甚至影响听力,但又没有外伤及中耳炎病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有人觉得这是体内湿气过重导致的,其实不然,这多是外耳道一种常见的疾病——耵聍栓塞所致。耵聍,是外耳道软骨部皮肤耵聍腺的分泌物,为油性或干燥的鳞片状物质,俗称“耳屎”、“耳蜡”。正常情况下,人们咀嚼等活动时,耵聍会自动掉出。有的人体内的耵聍腺分泌旺盛,双侧或单侧的外耳道被耵聍(俗称耳屎)堵塞,就形成了耵聍栓塞,会出现耳内发闷、听力减退、耳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眩晕。另外,游泳之后,水进入耳道,耵聍遇水膨胀,堵塞外耳道后也可导致听力下降,因此,本身有耵聍分泌较多的人最好不要轻易游泳,游泳前可用特制的耳塞或干净的纱球软棉球堵在外耳道内,以防污水进入。
生活中,大家可能会遇到一些特别能“出汗”的人,比如张嘴能哈出“白汽”、耳朵眼里总是湿漉漉的等现象,这其实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与中医“湿气 ”并无关系,是个人体质的差异导致的。另外,“秋瓜坏肚”也是民间流传较广的一种说法,意思是吃瓜果要应季,秋天吃瓜容易发生腹泻,这其实与季节并没有直接关系,而是因为秋后人体内热减少,胃肠道功能下降,对于寒凉性质的食物耐受力减弱,导致的腹泻,而且这也是因人而异的,有脾胃虚弱表现的人应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