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面发炎怎么办?

桑晓谊桑晓谊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耳朵里发炎了,有可能是急性中耳炎或者慢性中耳炎急性发作,出现这种情况应该尽快去医院就诊,明确病因以后对症治疗。 急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为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根据发病原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其中感染性急性中耳炎的主要致病菌为化脓性球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非感染性急性中耳炎常见的原因有擤鼻不当、游泳或洗头时不注意使水进入外耳道引起细菌感染;以及挖耳不当导致外耳道皮肤的完整性被破坏,同时为细菌侵入造成可乘之机。

不管是何种病因引起的急性中耳炎,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听力下降、耳鸣、头昏、头痛、恶心、呕吐等相关症状。严重者会出现眩晕、面瘫、吞咽困难、言语不清等并发症。 如果不及时控制病情,有可能形成慢性中耳炎,从而加重疾病的病程和患者的痛苦。 慢性中耳炎是急性中耳炎迁延不愈所致,也有部分患者最初起病即为慢性中耳炎。

其病因同急性中耳炎,主要为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除全身不适、疲倦、低热、食欲减退等症状外,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反复耳部溢液,多为无色透明粘滑液体,可有异味,有时可有少量血液混悬在其中。

当合并外耳道炎时,可有耳闷、耳痛、痒感,局部灼热不适,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咳嗽、痰多,以及头晕、头痛、失眠等情况。 无论是急性中耳炎还是慢性中耳炎,都必须积极治疗并消除致病因素。首先应改善周围生活环境,注意个人及家人卫生,以防复发。

对全身慢性病(如贫血、糖尿病)应及时给予相应治疗;积极治疗鼻腔、鼻咽部疾病,防止擤鼻方法不正确而将鼻涕吸入中耳诱发中耳炎;纠正哺乳姿势,避免乳汁流入患儿中耳而导致中耳炎发生。

药物治疗主要针对症状,如疼痛明显者可口服止痛药,有鼓膜穿孔者局部用滴耳制剂进行消炎镇痛。一般用药至症状完全消失,继续巩固疗效2~3天。

对于反复发作或病程较长的患者,除使用消炎药物控制感染外,还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用促进分泌物吸收、清洁干燥伤口、预防感染的药物。 对于患有腺样体肥大的儿童而言,应尽可能彻底消除腺样体的病变。因腺样体肥大常与慢性扁桃体炎合并存在,在切除腺样体的同时,往往需行扁桃体切除术。 对于成人患者,若为急性期发作,症状较重,可使用足量的抗生素或其他消炎药物,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考虑手术治疗。

一般情况下,保守治疗对慢性中耳炎的疗效不够满意。由于病因未除,病情容易反复发作。对那些经保守治疗后症状逐渐好转但尚未完全消失的患者,应及时清除病灶,以彻底消除隐患。

饶亚梅饶亚梅优质答主

中耳炎多数是由咽喉部的炎症蔓延而引起的。当咽部及鼻咽部发生感冒、急性炎症、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等时,有些病菌会经咽鼓管侵入中耳,发生中耳炎。“耳中生疮,耳聋发烧,针灸一炷香全消”,这里指的是中耳炎初期和早期的症状。中耳炎多发于儿童,因儿童的咽鼓管比较平直,管腔较宽,管腔也较短,咽部的炎症容易侵入,而且儿童自身抵抗力也较低,若患了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没有及时治疗,炎症就容易扩散,导致急性乳突炎等问题。

1、如果出现耳朵发炎流脓的状况,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

2、用药方面可以使用对症的抗生素、激素等滴耳,局部热敷后行鼓膜穿刺抽脓,也可以行鼓膜切开引流,促进炎症消散等。

3、耳朵发炎后切勿用力擤鼻涕,挖耳时要注意保持耳道清洁干燥,防止炎症反复。

患者尽量要卧床休息,饮食清淡,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进温凉半流质食物,忌辛辣、鱼腥发物,如辣椒、葱、蒜、乌梅、虾、蟹、酒类。中医治疗耳朵发炎,多采用中药内服或外洗的方法。耳朵发炎不严重者可以外洗治疗,重者需口服中药。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