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自动喂食的原理?
现在市面上主流的智能宠粮盒大多利用的都是红外感应技术, 通过红外发射器发射特定波长的红外线(一般为940nm),当有物体遮挡的时候就会发生折射,使光线减弱,然后通过检测这个微弱的光线变化来判定是否有物体经过。 这样的设计在原理上其实是很简单,但是非常依赖环境光的影响,所以一般来说需要单独放置于黑暗的环境中才能准确判断是否有物体经过,以及什么时候应该打开粮盒投放粮食。
但这样单一的传感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因为很多动物(比如猫猫)在趴着的时候额头是会接近地面的,这种情况下就可能会遮挡到红外发射器而触发粮盒打开。 所以后来市场上出现了改良版的智能粮盒,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额外增加了一个识别功能的传感器,例如采用RFID无线射频技术的智能粮盒就可以通过读取食物标签上的电子芯片来识别是否要给这个动物投喂,这样就可以防止误操作。
除了RFID之外,还有一些粮盒采用的是NFC技术与二维码技术,也是属于基于射频识别的一种,只是读写角度有所区别。 NFC一般是指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其传输距离通常不能超过1cm; 而 RFID则是无线电频率标识(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这个可以理解为远距离识别功能。虽然NFC也可以用于非接触式数据交换,但是在数据量方面远远不及RFID。
不过,现在有很多产品都采用了双重保险的形式,也就是既可以通过红外感应开启粮盒,也可以通过RFID或者NFC等识别功能防止误动作。 当然,还有一种比较“简单粗暴”的智能粮盒通过连接APP控制投放时间,不需要再依靠各种感应装置,可以直接设定好投放时间后自动打开粮盒,关闭App后粮食停止投放。这种粮盒一般都配合带有GPS定位功能的产品一起使用,可以通过定位来判断猫主子在哪里,然后精准投食。